21世纪已经过去了20年,人类经验中固有的天经地义与理所应当遭遇到了各种形式的质疑和挑战。在每个人都成为媒体终端后,真正的“我”何处安身?实力派女作家计文君小说《问津变》近期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或许能提供一种新的疏解路径。
数字货币该如何定义?数字货币对货币理论、货币政策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又将如何监管?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货币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11月28日晚,“探寻日常生活中的文化逻辑”主题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单向空间(爱琴海店)举办,“本土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专题”系列的三部新著问世。
随着全民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增强,保险服务有望成为社会公众日常消费的必需品。目前,我国在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近年来,与保险行业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保险理论相对滞后,尤其是在基础理论层面。保险业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也日趋旺盛,保险业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保险学是保险理论与教育的基础,肩负着夯实基础与创新发展的双重使命。
8月11日下午,《强国长征路:百国调研归来看中华复兴与世界未来》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行。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中国银行前副行长张燕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出版集团总经理崔宪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等20多位知名人士参与研讨。
人口老龄化并非社会老化。在人类完成农业革命解决温饱问题时,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40-50岁;发展工业革命进入改善阶段后的预期寿命达到了70-80岁;今天人类正在进入追求分配公平、保护环境的大健康经济时代,我们的预期寿命可以超过100岁。
商业性金融服务“三农”是个世界性难题。由于涉农产业、涉农客户本身特性,商业性金融服务“三农”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的特征明显。尤其是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做好农村金融工作更具挑战。
《破解之路——商业金融服务“三农”世界性难题的农行方案》详尽介绍了农业银行如何顺势而动、主动作为,紧紧抓住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将最新金融科技应用于服务“三农”这一金融服务领域,并以亮丽成绩证明了这一探索的成功。
当下大量的学者都是研究美国的贸易政策走向,包括中美贸易战、贸易摩擦的预期等等,大多是从现实中去分析政策,从而忽略了美国一以贯之的贸易政策,未曾从历史的视角去透视当下的时局
《美国陷阱》是中信出版社翻译出版的一本引起国内读者广泛关注的法国作品。作者皮耶鲁齐是法国的明星企业阿尔斯通的一位高管,2013年被派往美国分公司工作期间,一次在纽约转机时被捕。
2019金融时报年终专稿
银行贷款支持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
联合财政担保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农商银行精准扶贫创新特色产业信贷产品
金融机构积极优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